劝酒没有劝色!何以谏臣魏征敢劝谏唐太宗私生
魏征——唐朝的忠臣与劝谏大师
劝酒不劝色,一种古老的中国智慧。世间事物的发展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历程,而破坏一件事有时仅需一句话。在普遍的社交习俗中,人们往往选择沉默或好奇地观望,让事情自然发展,称之为成人之美。唐朝名相魏征却是个例外。
长孙皇后曾发现一位才貌双全、倾国倾城的女子郑氏,并向太宗推荐,希望能纳入宫中为嫔妃。太宗听后自然欢喜,下令许聘。魏征得知此事后,却显得并不喜悦。他立刻入宫进谏,言辞恳切地提到:“陛下为人父母,应考虑到人民的福祉。嫔妃满院,但人民有无家室之欢?当前郑氏,早已许配他人,若强行纳入宫中,将如何面对世人?”
太宗听后虽依依不舍,但还是收回了成命。经过考察,发现郑氏许人之事原来是误会一场。虽然陆家也证明并无订婚之事,但太宗的花心再次飘荡起来。魏征毫不留情地指出:“人家含糊此事,是怕你伤害人家。”最终,一桩看似美好的事情被魏征果断地搅黄了。
男子在美人面前往往容易冲动,而魏征却敢于从天子口中拔牙。那么,魏征为何有如此底气?
玄武门之变后,太宗将魏征视为心腹,时常向他请教政治得失。魏征的逆耳忠言,虽时常让太宗咬牙忍耐,但太宗始终信任他,认为他的建议都是从大处着眼、从深处考虑。当魏征掐了他的花心时,太宗依然确信魏征是为了李家的长治久安。
长久以来,太宗与魏征之间虽有君臣之分,却更像伙伴。魏征向太宗传授了许多治国之道,使得太宗的胸怀日益开阔,辨别奸贤的能力日益增强,对魏征的敬重之心也油然而生。
魏征不仅敢于直言,更有实力。有一次,太宗心爱的宠物鹞被魏征用话语闷死在怀中。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足以搅黄这桩亲事。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天子来说,一个玉人与一只宠物并无太大区别。他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自信他的劝谏能够触动太宗的内心。这一点可以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上得到证明。他在家中不妻妾成群而是独善妻子除了爱读书之外没有其他奢靡的嗜好。这种自律的生活态度让他在面对太宗时能够挺直腰板直言相谏。这一次魏征毫发未损地掐死了太宗的花心全凭他一身从里到外的硬工夫。而那些只知道溜须拍马的人或许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在损害上级的利益还是真正为他们着想这可能需要时间来评判。在历史的进程中像魏征这样的忠臣和劝谏大师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