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病死,为何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发生在贞观年间。那时,皇太子未精研德行与术业,而魏王的势力却在不断壮大,朝廷内外均有疑虑和议论。李世民听闻这些议论后深感厌恶,他认为朝臣之中忠诚正直无人能出魏徵之右,于是决定派他辅佐皇太子,以平息天下的怨言。为此,李世民提升魏徵为太子太师,依旧掌管门下省的事务。魏徵谦逊推辞,自称病重不能胜任。李世民则坚定回应说,太子需要四老辅佐,他依赖魏徵,就如同依赖自己。尽管魏徵因病不能履职,但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就在贞观十七年,魏徵因病离世,李世民悲痛欲绝,为此废朝五天以示哀悼。他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并赐予谥号“文贞”。在李世民的安排下,魏徵得到了隆重的葬礼。魏徵的妻子却以他生前生活简朴为由,拒绝了豪华的葬礼,仅以小车装载魏徵的灵柩。尽管如此,李世民仍然深感哀痛,并亲自刻书碑文以示纪念。不久之后,魏徵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的第三位。
命运多舛的魏徵在死后也遭遇了一系列波折。有人被指控谋反罪处死,杜正伦被罢免,而魏徵曾推荐这两人担任宰相。后来,李世民得知魏徵曾把自己的谏辞给史官观看,开始怀疑他是否侯君集一党的人。更令李世民不悦的是,魏徵把自己的书稿给褚遂良观看,似乎有意博取清正的名声。李世民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并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渐渐后悔自己的冲动,慨叹如果魏徵还在,就不会出现某些失误。于是他又重新祭祀魏徵并重新立纪念碑。
与此在贞观年间,唐都长安遭遇了连年旱灾。百姓们渴望降雨,而有一个叫仙师的人预测了降雨的时间和数量。掌雨的金角老龙与仙师打赌,私自改变了降雨的时间和数量。最终,这一行为被玉帝发现,导致金角老龙被斩首示众。为了救金角老龙的命,它进宫请求李世民的帮助。李世民念其是开国元勋,便恩准免其死刑。在执行监斩的魏征丞相面前,金角老龙最终难逃一死。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魏征斩龙王的传说以及与之相关的秦叔宝、尉迟恭成为门神的故事。
戏曲《魏徵斩龙》描绘了这个故事的全貌:长安久逢旱灾导致玉帝降旨降雨时遭遇了与改变雨量的故事;还有关于魏玄成梦中的斩龙事件以及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成为门神的背后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宿命色彩和深刻的寓意关于忠诚、正直和命运的较量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