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皮肤灼伤紧急处理
面对化学灼伤,我们必须迅速而冷静地采取行动。一旦发生化学灼伤,首先要立即撤离现场,迅速脱下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冲洗,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0至30分钟。特别是对于由碱性物质导致的污染,冲洗时间应适当延长。眼睛以及头面、手、会阴等敏感部位更不能忽视,需特别注意清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灼伤较为严重,需要进行局部中和和治疗,甚至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清创是化学灼伤治疗的关键步骤,必须彻底清理创面,包括剪去水疱、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对于创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立即或早期削(切)痂植皮以及延迟植皮。例如,黄磷灼伤后应尽快切痂,以避免磷吸收导致的中毒。
针对某些特定化学物质如酚类、氯化钡等造成的灼伤,冲洗过程中需要进行特定的解毒和急救处理。当化学灼伤与休克同时发生时,冲洗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需要简洁迅速地进行抗休克治疗。
在防治感染方面,我们需要积极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清创后,可在创面涂抹磺胺嘧啶银霜剂以防感染。在伤后的三天内,可以选择青霉素来预防乙型链球菌感染。对于大面积灼伤或休克期病情不稳定的情况,我们应选择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并可能联合使用一种氨基甙类抗生素。若植皮手术前发现创面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则需在术前和术后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对于灼伤后期引发的败血症,我们应选择对金葡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应对重症感染时,抗生素的应用尤为重要。通常推荐结合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甙类。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化学灼伤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我们冷静应对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化学灼伤,不仅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给予及时的援助,还能有效减少化学灼伤带来的危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
(由实习编辑林燕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