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者的急救措施
药物过敏:不容忽视的健康警钟
药物过敏,一个看似普通的词汇,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危机。它不仅可能引发皮肤红肿瘙痒等轻微症状,更可能引发哮喘、紫癜,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病症。这种危机四伏的状况,不仅可能损害我们的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更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
药物过敏的反应,可能发生在用药的瞬间,也可能在用药后的较长时间内悄然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应保持警觉,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寻求医疗救助。
这种危险的反应往往并非由药物本身剂量过大引起,而是源于药物的降解产物或杂质。任何特异体质的病人,无论药物剂量大小,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因此使用青霉素时需特别小心。停药72小时以上或换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时,都必须重新进行皮试。
遭遇药物过敏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尽快就医。对于轻度的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可以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缓解。而对于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则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包括让病人躺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及注意保温、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在使用高致敏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氟哌酸等前,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皮试的规定。对于有过药物过敏史的人,在就医时务必向医生坦诚说明情况。毕竟,药物过敏不是小事,防范未然才是关键。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药物过敏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共同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