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没几个会急救
我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现状及其挑战
从一系列数据的对比中,显而易见我国国民在急救知识方面的缺乏。据2015年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全市仅有0.2%的市民拥有专业急救知识。相较之下,新加坡和美国等国的公民急救知识培训参与率则显著更高。更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远低于国际水平。
尽管经历了大型活动和自然灾害的洗礼,我国公众对急救培训的重要性已有一定认识。北京急救中心培训部主任温新华透露,近年来参与急救培训的市民数量有所增长,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许多参与者是应公司或单位要求而参加,属于被动学习,真正主动学习的个体仍占少数。与德国和日本的急救常识普及程度相比,我国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医疗急救人员的配置也远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每1万人口应配置1名医疗急救人员,而我国每11万人口中才有1名医疗急救人员。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过长,北京仍有15%的急救电话得不到及时响应。正确及时的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急救过程中,我国公众还存在许多误区。例如,乱掐“人中”是常见的错误做法之一。北京急救中心的资深专家贾大成强调,大多数人不了解“人中穴”的准确位置,慌忙乱掐往往无法起到急救作用。
让我们深入几个常见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
一、车祸伤者的初步处理:
在车祸发生后,应保持冷静,不要随意移动伤者以避免二次伤害。若伤者只是肢体受伤,应迅速止血并包扎。重要的是观察到伤者的耳鼻是否有出血,这可能是颅内出血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让出血部位朝下,使血液自然流出,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食物中毒时的正确处理:
误食有毒液体或遭遇食物中毒是生活中常见的紧急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切勿盲目催吐。可以适量饮水后刺激咽部促使有毒物质呕出,但当患者失去意识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特别提醒,强酸强碱性液体误食后,严禁催吐。
三、心梗发作时的判断与应对: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面对突发心梗的患者,首先要判断病因,在某些情况下,嚼服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但需要注意,有特定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生活充满未知与变数,我们可能随时面临各种紧急情况。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是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守护者,在紧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传播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