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生活中的技能
在最近的一次急救员培训活动中,一个生动逼真的模拟救护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名叫刘女士的售货员,带着坚定的信念和个人的悲痛经历,积极参与其中。她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段无法言说的伤痛——她的两个弟弟因突发心脏病离世,因为缺乏及时的急救知识,他们未能得到及时的救助。亲人的离世让刘女士深感急救的重要性,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班,希望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
如今,像刘女士这样自费学习急救技能的北京市民越来越多。他们深知,急救不再是医生和护士的专利,也不再仅仅是急救中心的职责。急救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这种自我觉醒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意外事故和灾害造成的伤害中,高达25%的死亡案例是因为丧失了现场及时抢救的时机。如果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迅速进行心肺复苏等初级救护,将会大大提高存活率。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危重病人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医院之外,需要现场立即抢救。数据无情地告诉我们,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尽管急救知识的普及意义如此重大,北京市持有急救员证的市民仅有2293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北京红十字会的负责人表示,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常以种种理由推脱。对此,红十字会深感担忧。
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却非常高。外企老板甚至要求公司内必须有合格的急救员。这种重视和普及力度值得我们学习。北京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曾有过只有一名学员的培训班记录,这名学员是为了满足工作需求而必须获得急救员证书。
面对现状,北京红十字会的领导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实现全社会的群众性自救互救网络。他们将重点培训生产第一线、服务行业、公安消防等人员,并计划在每个居民楼门、生产一线班组、易发生意外伤害的人群和相关场所的工作人员中培养红十字急救员。这一行动旨在拉近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急救普及程度上的距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我们相信这个目标的实现已为期不远。这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赛跑,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守护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生命的延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