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7个重要公共场所配置急救神器
近日,成都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意外事故。一名年仅34岁的男子金某,在繁忙的地铁站突然心脏骤停,因缺乏及时的医疗设备救治而不幸离世。这起悲剧触动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引起了人们对公共急救设备的需求和关注。
昨日,成都市卫生计划委员会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在全市七个重要公共场所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试点工作。这七个场所分别是地铁天府广场站、猛追湾游泳场、宽窄巷子、武侯祠锦里、新世纪环球中心、火车东站以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这一决策是为了应对心源性猝死这类突发状况,为市民提供及时的急救保障。
市卫计委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成都市重点公共场所配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试点工作方案》,并获得批准。接下来,这七个公共场所将安装一种被称为“急救神器”的医疗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这种设备操作简单,即使没有专业急救知识的人也可以轻松使用。首批试点将配置30台AED设备。
市120指挥中心的急救专家苗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源性猝死常常发生在青壮年身上,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拨打救护电话、尽早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他特别强调,抢救的黄金时间非常短暂,仅在4-5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成功抢救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苗挺还向记者现场演示了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只需按照设备上的图示,将电极贴片贴在人体相应部位,开启机器后,它就能自动读取心率,并发出语音提示。这一简单易用的医疗设备,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急救手段。
为了推广这一急救神器,市卫计委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展项目调研,并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一《方案》。接下来,市卫计委将积极开展培训、使用、公众宣传等各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市民对AED的知晓率、急救意识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AED呢?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专为非专业人员设计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它可以在关键时刻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给予除颤,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神器。它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急救手段,让我们共同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