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热盛行,掌握必备急救技巧
广东省中医院门前的广场在阳光灿烂的12月2日热闹非凡,人头攒动。随着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普及,人们对此项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为了确保每一位跑者的安全,广东省中医院的大急诊科主任医师王大伟亲临现场,传授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除此之外,还有10位经验丰富的急救培训师现场指导市民如何进行急救。
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市民的欢乐嘉年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其中不乏业余选手。但即使是业余选手,也应该了解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专家提醒,即使是休闲运动,也不能掉以轻心。
王大伟医生强调,跑马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对体能和身体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他特别提醒两类人群不宜参加跑马比赛。第一类是有心脏潜在疾病的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重度高脂血症或已诊断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这些人群可能在外表看起来健康,但心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在超负荷运动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第二类是有各种感染性疾病未痊愈的人,如感冒发烧咳嗽的患者。在病情完全恢复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王大伟医生还提醒大家,在跑马过程中遇到运动损伤、抽筋、腹痛等情况时,应及时调整运动状态或停止运动并求助。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如眩晕、眼前发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肺功能接近或超出代偿范围的标志。
有经验的跑者懂得运用心率表或心率带实时监控心率变化。一旦心率长时间异常,建议及时调整运动强度。而对于普通跑者,可以通过观察自身状态来判断。若还能流畅地整句交谈,说明心肺状态良好;若出现言语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减速或停止运动。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王大伟医生指出,心脏骤停抢救的“白金十分钟”至关重要。在此期间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会显著提高。所有在场的人都应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若施救者受过专业培训或有专业医疗背景,还可以进行通气操作。
除了专业救援人员的及时救援,现场的环境安全也非常重要。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微型应急站如守护神般分布在城市各处,为突然遭遇意外的人们提供了一线生机。这些应急站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在患者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使用。早期除颤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无论是业余选手还是专业运动员,都应该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运动常识。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环境安全。让我们共同为健康和安全努力!在我们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跑马已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无论是清晨的薄雾中,还是夜晚的灯火阑珊之时,沿着城市的江畔、滨江路、阅江路和二沙岛、海珠湖周边,总能看到身着运动装备的跑者们在挥洒汗水。这项运动虽然有助于强身健体,但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由于缺乏专业的运动知识,一些跑者在运动中可能会出现膝盖受伤、扭伤等意外状况,甚至在跑马过程中遭遇突发状况如胸闷、头晕、呕吐和小腿抽筋等。
近期,我们采访了一些参与半程或全程马拉松的跑友。他们分享了在比赛中遇到的经历,那些跑不动或突然倒地的人被称为“撞墙”。面对这样的状况,许多跑友虽然心怀善意,想要伸出援手,但由于缺乏急救知识,他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他们选择来到现场学习急救技能,以便在下次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救人。
为何我们要学习急救知识?尽管有人认为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专业医生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身边。当意外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急救至关重要。掌握自救和救人的技能同样重要,因为救助他人也是拯救自己。不正确的救治不仅无法挽救生命,还可能造成额外的伤害。例如,不正确的按压姿势可能导致肋骨断裂或肺挫伤,而按压力度不足则无法发挥急救作用。
生命是短暂而珍贵的,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意外不仅可能出现在跑马的赛场上,更可能随时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应该珍惜生命,掌握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每一个生命,因为生命无价,救助他人如同自救。让我们用心学习急救知识,为身边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社会。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