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必知的婴幼儿急救常识
新妈妈婴幼儿急救常识手册
随着宝宝的茁壮成长,他们开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与此意外伤害也如影随形。作为新生儿的母亲,除了要将家中的危险物品放置妥当,让宝宝无法触及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婴幼儿急救常识。这些常识将在关键时刻为宝宝提供关键的保障,使你在意外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伤害。
婴幼儿可能遭遇的意外伤害种类繁多,如误吞异物、中毒、摔伤、烧烫伤、意外窒息(溺水)和动物咬伤等。据数据显示,大约70%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或住所周围,其中,抢救的黄金时间往往以秒来计算。新妈妈们必须了解以下婴幼儿急救常识。
一、宝宝头部摔伤与皮肤擦伤出血的处理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头部摔伤是常见的意外。如果摔到头部后立即大哭,之后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脸色发青、呕吐或痉挛,必须立即送往医院。即使当时看似无恙,也要至少观察24小时,48小时更为安全。若出现嗜睡、手脚无力、异常哭闹或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急救措施包括:
1. 切勿摇晃宝宝的身体。
2. 不要揉搓淤青处,以免加重皮下出血。
3. 头部肿起大包时,可先冷敷后热敷。
4. 观察是否有局部骨板凹陷,如有则可能是颅骨破裂或下陷,需立即就医。
二、皮肤擦伤与出血
皮肤擦伤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青紫和疼痛。处理时,可以先用温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碘酒,等待伤口自然愈合。对于较严重的擦伤,可以先冷敷再热敷。
如果宝宝遭遇烧烫伤,这也是另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意外。对于轻度烧烫伤,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中度烧烫伤则需要送医治疗。而对于重度烧烫伤,除了立即进行皮肤降温外,还应拨打急救电话。
应急措施包括:
1. 用流动的冷水缓慢冲洗伤口。
2. 用保鲜袋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3.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自行涂抹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与宠物的相处也是常见的画面。但有时候,一时冲动或意外举动可能导致宝宝被动物咬伤。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保持冷静,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至少20分钟,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特别是被狗咬伤后,应在2到3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胜于治疗,家长应该教育宝宝与宠物正确相处的方法,并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
作为新妈妈,掌握这些婴幼儿急救常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平时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在意外发生时冷静应对,最大程度地保护宝宝的健康。我们期望每位家长都能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做好充分准备,共同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