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特点是什么-补脾益气,温阳补肾
在大寒节气的怀抱中,冬季即将结束,春季的脚步悄然而至。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与我们迎来生机勃勃的立春紧密相连。此时气温较低,人们应注重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能量深藏肾中,进而化生气血津液,促进全身脏腑的生理功能。
大寒节气养生食材与药材一览
在大寒时节,为了补脾益气、温阳补肾,我们可以选择以下食材与药材:
韭菜:补肝肾,壮阳固精。
小米:养肾气,滋阴养肺。
猪腰:和肾补腰,利尿消肿。
鲍鱼:补脑养脑,调节血压。
鹅肉:滋阴润肺。
茴香:抗菌,保护呼吸系统。
紫苏叶:可治疗胃肠型感冒。
大寒时节的气候特点鲜明。每年阳历的1月20日或21日,我们迎来大寒节气。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寒潮天气频繁。在这一时期,北半球散发的热量达到最低点,随后地面开始升温。
大寒时节的养生要点
大寒时节,除了保暖防寒,更应注意身体的养护。人们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力。但运动和工作时,应避免过于剧烈,以免出汗过多导致体内阴精亏损、阳气耗散。在饮食上,由于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因此应适当减少进补量,并增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材,为春季的升发特性做准备。要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大寒时节的易发疾病与饮食宜忌
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此时易发冻疮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可能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饮食方面,应适当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减少咸味食物,增加苦味食物;保持一定的热量和脂类。但应忌吃黏、硬、生冷的食物,并少吃海鲜和冷饮。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里,让我们顺应自然的变化,调整饮食、加强锻炼、注重养生,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