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肢体出血者,怎样急救止血?
从护士朋友的叙述中,我们得知科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位病人不幸被机器夹伤,右上肢遭受了重创,骨头外露,情况十分危急。幸运的是,救治者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止血措施,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这一不仅体现了救治者的专业与冷静,同时也提醒了我们掌握急救止血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急救止血,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当遇到肢体出血的伤者时,我们应保持冷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止血。
关于止血带的扎法。在距离伤口10厘米处扎止血带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上臂的止血带应扎在上1/3处,下肢的止血带则宜扎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要避免在前臂和小腿等敏感部位扎止血带,以免引发神经损伤。
使用敷料保护皮肤也是关键步骤。在扎止血带前,我们应该先用毛巾、衣物等敷料垫在皮肤表面,敷料的宽度要超过止血带的宽度2厘米,避免止血带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压伤。
在扎止血带时,松紧度要适中。止血带的压力既要足够停止出血,又不能过紧导致肢体损伤。为了避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每30分钟至60分钟需要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放松5-10分钟后再重新扎上,并做好明显的标记和交接。
除了止血方法,急救过程中还有其他注意事项。在急救车到来之前,要妥善固定伤肢,可使用木板等简易工具进行固定。我们要关注伤者的意识状况、面色及肢端皮肤温度等体征变化。伤者需禁食禁饮,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我们还要关注伤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慰以稳定情绪。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他人,更是对生命的关爱。面对紧急情况,我们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希望这些急救知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在关键时刻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无论何时何地,关爱生命,从我做起。面对突发的伤害事故,我们不仅要有冷静的头脑,更要有正确的急救方法。让我们共同学习急救知识,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