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现场急救小常识
野外遭遇骨折,正确急救措施刻不容缓
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或是参与户外运动时,一旦遭遇骨折的突发状况,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伤者的疼痛、残疾甚至生命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热爱户外活动的你,掌握基本的骨折急救知识,无疑是对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面对突如其来的骨折,我们应如何进行急救呢?这里要牢记骨折急救的“三不”原则:
一、绝对避免冲洗。对于开放性骨折,冲洗可能导致污染物深入伤口,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可能造成难以止血。
二、切勿盲目复位。随意尝试复位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或深部感染,反而加重伤情。
三、避免随意上药。不当的处理方式可能增加处理难度,影响后续治疗。
除了遵循“三不”原则,骨折急救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旦发现骨折迹象,首要任务是立即制动受伤部位。为了固定骨折,我们可以使用制式夹板,或者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树枝等制作夹板。在无法获取这些材料的情况下,伤者自身的身体也能成为良好的夹板。固定的目的是保护骨折部位,减轻疼痛,减少出血,便于转运。
固定之前,务必注意避免进一步压迫和摩擦损伤。与身体接触的地方要垫好棉花或软物,特别是在骨的凹凸处、四肢和躯干的凹凸部位以及骨折导致的畸形处,更要加厚棉垫,以避免硬物与骨骼直接接触造成损伤。
进行骨折固定绑扎时,要固定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以限制骨折处的活动。夹板的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例如,大腿骨折时,夹板的长度应自腋下至足跟。固定的顺序是先固定近心端,再固定远心端,然后依次固定各关节处。对于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将两脚靠在一起,中间加垫后,用“8”字包扎方法固定。绑扎的松紧度要适中,以带子能活动一厘米为宜。四肢固定时,务必露出指(趾)尖,以便观察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
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能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的二次伤害和并发症。热爱户外运动的你,一定要牢记这些关键的急救措施,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