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中毒临床事例
董先生,一位来自江苏射阳的46岁男士,长期以来受到腰椎骨质增生的困扰。为了缓解病痛,他选择了采用当地采集的苍耳子进行治疗。连续服用三天后,他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头昏乏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接踵而至,小便的颜色也变得黄赤且量不多。面对这些症状的不断加重,董先生在第四天不得不寻求医疗救助并住院治疗。
尽管董先生平时身体健康,没有心、肝、肾等疾病,且之前未曾使用过苍耳子,但医生仍然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发现董先生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均正常。他的全身皮肤出现轻度黄染,肺部正常,心率略慢,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肝脏有所肿大,并伴有压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他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出现异常。最终,医生诊断董先生为苍耳子中毒。
入院后,医生采取了多种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肝泰乐、静脉滴注强力宁(甘草的提取液)、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经过五天的治疗,董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他的皮肤恢复了正常的色泽,心肺功能正常,肝脾无异常。复查心电图、肝功能和肾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
苍耳子是一种含有苍耳子甙和其他生物碱等有毒成分的菊科植物果实。动物实验表明,苍耳子水浸剂的毒性很大,其半数致死量较高。中毒后的动物主要脏器损害程度不同,但基本病变相同,如心脏轻度浊肿、肝脏返行性变性或坏死等,其中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董先生的中毒症状与动物中毒表现一致,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包括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异常等。
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苍耳子在传统医学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在使用剂量和方法上需要严格控制。我们在采用任何草药治疗之前,都应该充分了解其安全性,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病例,医务工作者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苍耳子中毒的可能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看到了医疗工作者的重要性。在面对患者时,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对各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避免类似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