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原则有哪些?骨折愈合标准又是什么?
骨折,无论是对于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是一件让人痛苦不堪的事情。一旦遭遇骨折,它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小的困扰和痛苦。面对骨折,急救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正确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挽救生命。那么,面对骨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以及怎样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欣的脚步,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孙欣医生指出,骨折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四点。首要任务是抢救病人的生命。对于骨折部位出血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止血,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避免二次污染,从而减小感染的风险。还应该使用木板或木棍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的程度。
那么,当骨折缝隙较大时,是否还能实现愈合呢?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如果骨折缝隙在可控范围内(例如不超过三毫米),通常可以通过血肿机化形成纤维连接,逐渐硬化形成骨痂,实现骨折的正常愈合。如果骨折缝隙过大,可能会导致骨不连。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闭合性髓内钉的固定方法,由于可以早期下地负重行走,骨折缝隙也有可能会逐渐减小,最终实现愈合。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骨折是否已经愈合呢?这里有几个标准可供参考。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是骨折愈合的重要标志。局部无反常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迹象。通过X线检查,如果骨折线模糊并有连续的骨痂通过骨折线,也是一个愈合的标志。去除支具后,上肢能负重或下肢能不拄拐行走,也是愈合的一个重要指标。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从观察开始到最后一次复位的日期所经历的时间为临床愈合所需要的时间。
孙欣医生的解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面对骨折这一突发状况,我们不仅要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还要密切关注骨折的愈合情况。只有了解了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愈合标准,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并学习这些宝贵的医学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