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儿子溺水被自己救起(溺水现场急救)
【光明日报专稿:致敬道德模范——王爱东的志愿救援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刘已粲为您报道一位特殊的道德模范——王爱东,江苏省宿迁市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的队长。岁月似乎遗忘了这位传奇人物,他的精神面貌与年龄不符,年过六旬的他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
五年前,王爱东结束了他的检察官职业生涯,然而他的生命并未因此黯淡无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投身于黄河水上志愿救援工作,这一坚持就是十三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经历了无数风雨与艰辛,却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与决心。
王爱东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救援队员,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创新者。他研制出了十二件救援工具,其中五件已经荣获国家专利,另外七件正在申请中。他的创新精神和勇气使他赢得了“活着的英雄”称号。他的善良、无私和爱根植于内心,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八年的军旅生涯更加坚定了他骨子里的执着、勇敢和舍己为人。
王爱东的事迹充满了感动与温情。他在救援一线奔波,对于家人心中满是亏欠,但他的父母和妻子却从未有过怨言。他们知道,他的儿子、丈夫是在拯救他人的生命。他的老父亲虽然年事已高,认不全自己的儿女,但见到王爱东时,总会下意识地敬一个礼,这是对他由衷的敬佩和肯定。
在王爱东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的救援队伍。志愿者规模从最初的四个人发展到了三万多人,救援队的装备也大为改观。如今,黄河救援队已经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宣传安全急救知识,组织各类志愿活动,受众广泛。
王爱东被评为了全国道德模范、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江苏好人等荣誉称他始终视为责任与鞭策。他常说:“一千句感慨,不如一次行动。”他的梦想是人人都是志愿者,个个都像子弟兵,处处都有热心人。
当王爱东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追求善良、无私和爱,相信这些品质具有无穷的力量,能够传递温暖与希望。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在救援的道路上,鼓舞更多的人像他一样,用善良与爱心传递救援之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誉,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