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排行动三十年持续发力 臭氧层正逐步恢复
全球减排行动三十年:臭氧层的逐步恢复之路
随着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到来,我们回顾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30年来的努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这一框架下,已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
臭氧,这个在我们大气中自然存在的微量气体,是我们地球生命系统的关键保护伞。王维和研究员解释道,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面20至25公里的高空中,形成所谓的“臭氧层”。这一层臭氧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强烈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害。如果没有它,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率将大大增加,农作物及生态系统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臭氧层的健康状态并非一成不变。除了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和太阳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也是影响臭氧层厚度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臭氧层的变薄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制冷剂氟利昂类物质、工业生产和使用的氯氟碳化合物、哈龙等,被视为臭氧层的最大敌人。这些物质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如果不加以控制,臭氧层的消耗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遏制。
好消息是,自2000年以来,臭氧层已经出现初步恢复态势。这得益于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以及为保护臭氧层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国际社会认识到臭氧层消耗带来的危害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研究,并达成了旨在保护臭氧层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到目前为止,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这些公约并签署了议定书。
我国积极响应国际号召,早在1989年和1991年就分别加入了这些公约和议定书。除了大规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外,我国还发射了气象卫星用于探测大气臭氧。根据的气象卫星观测数据,自2012年起,南极臭氧层空洞的覆盖面积、持续时间以及强度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尽管臭氧层的完全修复仍需要漫长的时间,人类尚未完全掌握臭氧变化的机制,但郑向东研究员强调,国际公约的签订已经对保护臭氧层产生了重要效益。这场关乎地球生命体系的斗争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和意识。只有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全球减排行动三十年持续发力,臭氧层正在逐步恢复。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携手保护地球生命系统的保护伞——臭氧层,共同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