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仇士良为何能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名叫仇士良的宦官,他是循州兴宁人,担任过五坊使、神策左军中尉和内侍监等要职。他以玩弄权术著称,骄横跋扈。那么,这位宦官是如何控制皇帝的呢?
仇士良早年在东宫侍候太子,后被封为内给事。当他看到皇帝想借宦官之力打击其他宦官时,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权谋之路。唐文宗李昂不幸患上中风,御医郑注治好了他的病,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随后,郑注将他的友人李训推荐给唐文宗。文宗与李训、郑注二人商议清除宦官的计划,但这一计划并不完全成功。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将军韩约向唐文宗奏报,左金吾卫中庭之后的石榴树上降下了甘露。众臣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李训却建议唐文宗派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察。实际上,李训和舒元舆早已在左金吾卫的院内埋伏了几百名将士。当韩约带着仇士良等宦官来到金吾卫时,因紧张竟汗流不止,这引起了仇士良的怀疑。宦官们立刻退回含元殿,并劫走了唐文宗,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从此,仇士良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
事后,仇士良得知文宗也参与了这场政变,对他心生憎恨,经常无礼对待皇帝。失去朝廷大权的傀儡皇帝也无可奈何。开成五年,唐文宗驾崩,仇士良竟然颁发伪诏,立皇太弟处理朝堂政事。他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更加猖獗。
仇士良生前被封为楚国公,死后追封为扬州大都督。他掌权20余年,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使当时朝政变得更加昏暗和混乱。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在“甘露事变”后,仇士良掌控了朝政大权。开成五年,唐文宗去世,逸、薛季眣等人打算奉太子监国,但仇士良反对。公元839年,安王李溶、太子李成美因与仇士良在册立太子一事上的分歧而惨遭杀害。
公元840年,仇士良扶持傀儡皇帝李炎登基,变得更加猖獗。公元843年,仇士良请求告老还乡,临行前还传授其他宦官控制皇帝的计谋。同年六月,仇士良去世,终年63岁,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公元844年,他被检举家中藏有兵器,被削官抄家。
在封建王朝中,宦官干涉朝政的现象屡见不鲜。像赵高、曹操、司马懿、慈禧等人都是典型的例子。他们通常都没有得到善终,结局多是身首异处。仇士良的经历却颇为特殊。他历经六朝皇帝而不倒,还能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直到他死后的第二年,才被揭发抄家。虽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奸臣”的骂名,但他的故事却令人深思。这位宦官的崛起和衰落,反映了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