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说文解字 刘半农与他的“她”
深探汉字奥秘:刘半农与“她”的诞生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在漫长的岁月里,汉字并没有对“第三人称”的性别进行明确的区分。直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大部分作者都习惯用“他”来泛指男、女乃至非人类的第三人称。有一个名字与“她”字的诞生紧密相连,那就是刘半农。
刘半农,这位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不仅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在语言学的领域里独领风骚。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到留学法国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再到北京大学任教,他的足迹见证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918年,刘半农在翻译外国作品时,发现了中文在指代第三人称时的局限性。他与同样在北大的周作人交流,提出了用“她”专门指代女性,用“牠”专指除人之外的生物的想法。尽管这一想法在当时引起了文化界的热烈反响,甚至遭到了封建保守人士的猛烈攻击,但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思想开明人士的大力支持。
身在伦敦的刘半农,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920年发表了《“她”》一文,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建议除了“她”之外,再用“牠”来指代无生物。他的想法迅速得到了新思想学者的认可,并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久,刘半农还创作了著名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将“她”字融入诗中,为“她”字的推广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刘半农先生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对汉字的改革和创新。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展示了汉字的无限魅力。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新文化运动,让汉字更加完善、更加生动。他的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更是深入人心,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接受“她”字的使用。
当我们现在使用“她”字时,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名字——刘半农。他为我们打开了汉字的新篇章,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权利。他的智慧和勇气将永远被铭记在华夏文明的史册中。如今,“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字,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位伟大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刘半农先生,感谢他为我们的汉字世界带来的变革与美好。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刘半农和其他文化名人的故事吗?赶快点击右上角的朋友圈,关注我们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这里。声明:本文章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