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要庆幸 太阳没有吞掉地球
《探索恒星与行星的奥秘:被吞噬的类地行星与金属丰度的秘密》
浩瀚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生存游戏”正在上演。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们已经开发了一个模型,可以预测类似行星的命运演化,其中之一就是可能被类太阳恒星“吞噬”。想象一下,地球、金星和火星这样的天体有可能被太阳所吞噬,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惊叹。
这项研究由范德堡大学的天文学者牵头完成。他们发现,恒星也存在一种惊人的现象——吞并现象。这些恒星会将自己系统中的类地行星吞噬,以获得大量的岩质材料。这就像是一场宇宙中的“生存游戏”,恒星通过吞噬行星来丰富自己的化学元素构成。
天文学家认为,恒星的化学成分中大部分由氢和氦元素组成,其他元素仅占不到2%。天文学家用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来描述恒星的金属性。在宇宙这个庞大的舞台上,金属性强的恒星系统与金属性弱的恒星系统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金属丰度与行星形成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现,金属性较强的恒星系统更容易形成行星系统。例如,铝、硅、钙、铁等元素的熔点超过1200华氏度(600摄氏度),这些元素的丰富度增加了恒星的金属丰度。
我们的邻居——太阳,也在这一宇宙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家运用金属丰度理论观测了HD 20781和HD 20782这两个恒星系统。它们拥有相似的尘埃云和气体,化学成分相似,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分析它们的光谱后,科学家发现这些恒星系统的难熔元素的相对丰度比太阳高很多,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已经吞噬了不少的岩质行星。这一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恒星化学组成与行星系统的紧密联系。这也引发了科学家的一个疑问:我们难以发现的系外岩质行星是否都被恒星吞噬了?
科学家还警告说,系外的大型气态行星其实非常可怕。它们形成后往往会向轨道内侧迁移,这个过程会将岩质行星推离其轨道,让它们坠入恒星。通过反向调查,我们可以分析银河系内大量恒星的特殊化学光谱。如果发现相似的特征,我们或许可以推断出太阳系的特殊性——或许其他恒星系统内缺乏岩质行星。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文明或许相当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