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宫女掏钱买牌位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为什么
今天,风趣网小编将为我们讲述一个关于唐朝宫女的独特故事,带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韵味。
在唐朝,有一首诗歌《郡斋独酌》描绘了一幅景象:“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璫。”这个朝代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时期之一。皇权政治的宽容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唐太宗对功臣的优待、社会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开放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权利,包括婚姻自由。
尽管唐朝社会氛围开放,宫女的活动范围仍然有限。除了部分身份特殊的宫女,如司徒银屏这类兼具皇家护卫和自由身份的女性,以及拥有特殊使命的宫女凭借腰牌可以自由出入宫外,大部分宫女是不能随意出宫的。如果被发现私自出宫,便是死罪。那些因特殊原因被放出去的宫女除外。
司徒银屏经常去找官媒并不是真的想嫁人,而是为了买一个牌位。那么,她们为什么会买牌位呢?除了司徒银屏所说的为了“人死之后放置生命”,还有其他原因。唐朝后宫的宫女数量众多,许多宫女在行宫里度过一生,却只能守活寡,出宫改嫁的希望渺茫。于是,有些宫女便通过赋诗枫叶,将其抛于宫里水流,以寄托情感、排解寂寞。
有一首广为流传的“红叶题诗”据说就是源于唐代宫女的创作。那位写词的宫女是幸运的,她的枫叶被作家卢渥收藏,后来又被释放出了宫,甚至嫁给了卢渥,颇具传奇色彩。这样的婚姻缘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宫女的命运仍然凄凉。牌位对于她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身份的象征。牌位中的“他”可能还活在这个世上,就在紫禁城的某一角落,但宫女们永远无法与他相见,无法成为真正的夫妻。她们只能在心里将他作为自己的丈夫,一辈子惦念着,甚至祭拜着。
等到宫女临终前,她们会将自己的姓名刻在牌位上,享受“墓志”的待遇,就像是真正的夫妻一样。这种现实让人心酸。并不是每一位宫女都能买到牌位,能购到者多是那些等级高的宫女。司徒银屏之所以能从买牌位到实际出嫁,是因为她本身地位较高,再加上小公主的垂青和支持。而当时大多数没有地位、影响力不高的宫女是根本就买不到牌位的,因为她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出门,更见不到官媒。这些宫女的命运只能是孤独终老。在西安的唐墓中发现的没有“墓志”的宫女就证明了这一点。有着“墓志”的宫女只有少数几人而已。这代表着当时能够买到牌位的宫女数量之少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