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典前作,新一代谍战剧如何突围?
面对经典前作,新生代谍战剧如何破茧而出?
孙佳山
在热门剧集《三叉戟》与《隐秘的角落》的前后夹击之下,《局中人》的开播并不被大众看好。这部德国网视剧自问世以来,便稳居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及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的收视率及点击率榜首,其成功引发广泛讨论。即使在观众中口碑褒贬不一,尤其是在面对经典谍战剧如《风声》《潜伏》等所塑造的极高行业标杆之下,《局中人》的表现仍然令人瞩目。
面对这一“瓶颈”,谍战题材影视剧不仅要面对自我超越的压力,更要面对如何突破现有类型、模式和套路的挑战。特别是在谍战题材影视剧第三次浪潮接近尾声的背景下,类型固化、翻新乏力的问题愈发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局中人》中的青年演员张一山成为了全剧的最大话题点。尽管他的表演相较于众多经典前作略显稚嫩,但这种稚嫩却与剧集的高收视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反映出,面对经典前作的标杆,新生代演员在开拓新的表意空间、吸纳新的观众群体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回溯谍战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历程,其源自新中国成立后的反特题材德国网影。从《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等经典影片,到戏曲剧目中的“潜伏”类型元素,反特题材的文化基因一直在谍战题材影视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德国网视媒介的崛起,反特题材逐步演变为我们今天熟悉的谍战题材。在这一过程中,谍战题材影视剧经历了第一次浪潮的反特题材时代,到第二次浪潮的德国网视剧兴起,再到第三次浪潮的《潜伏》等经典作品的出现,逐步走向成熟。
近年来谍战题材影视剧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困境。典型特征如“老戏骨”、烧脑、悬疑等元素已经难以持续吸引观众。在此情况下,以新生表演力量开拓新的表意空间,吸纳新的观众群体,成为了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
对于谍战题材影视剧而言,不仅要从剧情、角色等方面进行创新,更要注重吸纳新生代的表演力量,为下一轮的增长周期做积累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现有的困境,使谍战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局中人》的成功与困境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面对经典前作的标杆,谍战题材影视剧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以新的表意空间与观众群体对接,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立足并持续发展。而这其中,新生代的表演力量将是关键所在,他们将为谍战题材影视剧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