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历上实在的潘金莲是位朱门淑媛,水浒传戴来
在2009年12月18日的那一天,施耐庵的嫡派后裔施胜辰,身为河北省著名的书籍绘家,博程降临了清河县武植祠。他代表先人向武氏后裔表达深深的歉意,为历史上的武植和潘金莲重塑形象,并亲笔写下道歉诗。此诗至今仍然裱糊在武植祠的墙壁上,向后世诉说着一段深刻的往事。
在演义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被描绘成一个臭名昭著的淫妇。历史上的潘金莲却出身于权贵之家,原本与西门庆并无交集。婚后的她贤淑慈爱,却被人恶意诽谤,被塑造成红杏出墙、与人通奸并暗害丈夫的荡妇形象。
她的丈夫武大郎同样遭受不公。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县令,却被人嘲讽为卖炊饼的“三寸丁谷树皮”。在《水浒传》中,他被描绘成一个身材矮小、面貌丑陋的形象,还戴上了“绿帽子”。
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在北宋徽宗年间,河北清河县的一户权贵人家里,有个名叫潘金莲的婢女,她美貌如花。因为店主贪图她的美色,引发了女主人的不满,遂将她嫁给了卖炊饼的武大郎。
真实的武大郎并非《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那样,他聪明过人,中年时考取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潘金莲则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她喜爱武植,时常资助他,并与他私定终身。二人婚后和睦恩爱,共育有四个子女。
《水浒传》中的这段经典情节让潘金莲成了“淫妇”的代名词,让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历史遭受了曲解。这一切的诽谤,源于一个名叫黄堂的人。他曾与武植交好,得到过武植的帮助。但武植为官后,黄堂因未得到提携而心生怨恨,回到家乡后四处散布关于武潘二人的谣言,并张贴传单伪造他们的“丑恶事”。这些谣言很快传遍了附近州县的大街小巷,甚至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流传于世。
施耐庵的后裔意识到他们的作品给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后代带来了困扰。于是,施胜辰作为施耐庵的嫡派后裔,亲自前往武植祠道歉,为武大郎和潘金莲造像,并写下道歉诗。这让潘姓后裔也感到欣慰,他们同样为潘金莲的冤屈感到不平。
施胜辰的行为展现了施耐庵后裔的勇气和对历史的尊重。他们愿意替祖宗赎罪,向世人展示历史的真相。对于去过武植祠的潘姓人来说,他们都会拍下这组照片,向世人证明潘金莲并未给潘家带来耻辱。这也让清河县的武家和潘家几百年来不通婚的情况得到了缓解,为历史的和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