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胖为美:唐玄宗最爱杨玉环的肥&rd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的定义总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在唐朝,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之美在于“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一观念深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就是这一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她的身材丰腴肥美,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美女典范。
关于杨贵妃的体重和身高,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记载。但一些史书记载、诗词、书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留下了些许线索,让我们得以窥见她的美丽。唐代诗人为了赞美杨贵妃的绝世之美,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其中《长恨歌》便是其中的一篇佳作。虽然诗中并未过多描述杨贵妃是否肥胖,但从某些词句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她玉软香温的丰腴之美。
在历史上,“环肥燕瘦”这一成语与杨贵妃有着密切的联系。杨玉环身材丰腴,与瘦弱的皇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特点被诗人用来比喻书法作品的风格各有所长。苏轼曾在诗中写道,书法作品的瘦硬与丰腴各有其美,不应偏废。这一成语虽然最初与书法相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书法失去了联系,回归到最本真的含义,即形容女人的身材体形。
唐朝是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国家富有,人们丰衣足食。大多人能够放开肚皮尽享美食,这具备了人们身强体胖的外在条件。唐朝人崇尚壮硕之美,这种审美观念的形成与鲜卑族的游牧生活习性有关。鲜卑族需要剽悍、健硕的体魄来进行游牧生活,因此唐朝的皇亲国戚和百姓都以肥为美。
唐朝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与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外交关系。长安城作为当时的国际都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和学者。西域人的涌入也对唐朝的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长安城中模仿胡人的时尚风靡一时,西域人的大块头形象也许对唐朝的“以肥为美”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个以丰乳肥臀为美的唐王朝,那个令唐玄宗痴迷的杨贵妃,古往今来令无数人们遐想。可见,“以胖为美”也并非不好。杨贵妃的魅力不仅让她成为了后宫的独宠,更让唐玄宗为之倾倒,连朝政都不再过问。这也足以说明,“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美的定义是多样的,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唐朝的“丰肥浓丽”审美观念是那个时代的独特体现,而杨贵妃则是这一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美的定义始终是多元的,各种形态的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