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从小立志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传颂千古》
南宋末年,风雨飘摇之际,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期生活贫寒,因有好心人的资助才得以读书。一次被误解为小偷的他,坚守尊严,以理力争,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场风波更坚定了他金榜题名的志向,他的正气与坚韧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
《陈平忍辱苦读终成大器》
西汉名相陈平,少时家境贫寒,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光耀门楣,他不事生产,闭门苦读。他的大嫂却对此心生不满,经常侮辱他。面对羞辱,陈平选择隐忍。在被大嫂变本加厉的对待后,他选择离家出走。幸运的是,他的哥哥及时找到了他并劝他回家。陈平的忍耐和美德感动了当地的人,一位老者甚至主动前来收徒授课。学成后,陈平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伟业。
《陆羽弃佛从文传承文化》
唐朝学者陆羽,虽在庙中长大,却对诗书有着浓厚的兴趣。智积禅师抚养他长大,但他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还得到了老婆婆的教导,学会了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他将一杯苦丁茶献给禅师时,终于得到了下山读书的机会。后来,陆羽的《茶经》广为流传,将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智断案》
包青天包拯自幼聪颖过人,勤学好问。他的父亲与知县交往密切,使他学会了许多断案知识。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凭借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找到真凶。他还假扮,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他的努力学习和对律法刑理的深入理解为他长大后断案如神打下了坚实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史书留名》
清朝初期的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了《二十四史》的编撰工作。他小时候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曾因贪玩在宾客面前丢了面子。愤怒之下,他掀翻了桌子并被父亲关进书屋。从愤怒到闭门思过,万斯同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刻苦读书。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万斯同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明史》的编修工作。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辛勤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唐伯虎潜心学画成为画坛巨匠》
明朝的画家和文学家唐伯虎在画画方面有着超人的才华。他师从大画家沈周,学习刻苦勤奋,很快掌握了绘画技艺。由于沈周的称赞,唐伯虎开始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用一幅画作巧妙地提醒了他,唐伯虎从此决定潜心学画。他的努力和才华最终使他成为画坛的巨匠,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