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乡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引热议!
“暖被窝”话题引热议。
湖南省湘阴县的民政局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问题作出了回应,指出农村大龄单身男性的婚姻问题正逐渐由局部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并倡导女青年留在故乡。这个话题似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
有媒体报道的标题《“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需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人认为,娶媳妇难不再是一个小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农业的现代化,甚至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湘阴县的澄清表明,他们的意图并非将女性视为“暖被窝”的工具。
但网友们对此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认为这样的言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在将女性物品化。他们质疑,女性仅仅是为了“暖被窝”和生育而存在吗?有网友甚至建议,如果觉得被窝冷,可以给每个人发一个开水袋,既便宜又实用。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人是主体,而不是工具。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不应该被物化或视为某种工具。政协委员和部门在提出倡议和作出回应时,应以男女平等为基础,避免从男性主义或功利主义的角度去思考农村婚恋问题。
从1950年代的《婚姻法》到现在的《民法典》,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法律所保障的国民权利。这些平等和自由的准则贯穿于新中国的历史中。我们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封建残余思想,如“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等思想在新时代的复兴。
当前,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缩小、适龄人口婚恋意愿不高等实际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过去。解决农村的“单身”问题、养老问题,不能牺牲女性的权益。许多封建残余思维,例如女性应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义务,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仍然是影响女性是否愿意步入婚姻的重要因素。
在一项关于婚恋的调研中,女性表现出更多的不愿意结婚或不确定是否愿意结婚的态度,她们担忧“母职惩罚”以及“宁缺毋滥”的择偶观念也是原因之一。
农村的“单身”问题确实存在,但解决方案不应该是“为了生养而生养”。我们应该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提及“侍奉”“暖被窝”,无疑是偏离了问题的核心。我们应该尊重女性的权益和选择,而不是将她们视为某种工具。
那么,为什么农村大龄男无人“暖被窝”?答案就藏在问题之中,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注: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