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县鬼崽岭石俑之谜
从湖南西南的永州出发,驱车170公里,即可抵达女书发源地的道县田广洞村。一路上,一座奇特的山峰映入眼帘,其峰腰处隐藏着一片松树林,正是这些松树间藏有石像群。在当地人的传说中,这些石像被神秘地称为“鬼崽崽”,因此这座山也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得名鬼崽岭。
鬼崽岭下的池塘被称为鬼崽井,四周泉眼众多,即使在干旱的十月,依然有水从泥沙中喷涌而出。据村民回忆,“文革”时期,一些青年曾试图打破这里的神秘氛围,破坏了部分散落在地面的石像。这些石像大小不一,大的约一米高,小的仅三十厘米。除了被集中堆放的石像外,更多的石像散落在山岭各处,池塘里也有其身影。
田广洞村的陈继洪支书曾协古工作者在此挖掘,他们发现地下有两米多深,分为五层,每层都有上千个雕像。这些石像的形态各异,无论是慈眉善目的原始女神,还是神态勇猛的佛教金刚造型,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它们的制作材料都是整块岩石,且制作年代成谜。一些早期的石像轮廓模糊,而后期的雕工则更为精细,像身出现了花纹。
高起祥院长分析认为,这些石像可能在秦朝出现铁器工具之前就已经制作完成。而一些最早的石像可能是人类在没有铁器的时代手工打磨的。这意味着一些石像的制作年代可能早于秦朝的兵马俑。
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和用途,一直是个谜。在石像堆放处附近,有一块光绪二十九年立下的石碑,上面刻有关于鬼崽岭和石像的传说,是石像身份的唯一记载。女书《黄巢八百万》记载着永明的战乱,而鬼崽岭位于女书的核心流传区域,一些石雕人像具有古代女神的特征,因此它们与女书文化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鬼崽岭还承载着一段关于舜帝墓葬的传说。根据历史记载,舜帝曾南巡至道县,并在当地逝世。有推测认为,鬼崽岭可能是后人祭祀舜帝的地方,甚至可能是舜帝的真正墓葬。东河瑶山是舜帝南巡的最后一站,而且从地理分布和环境地貌来看,这里确实存在与舜帝有关的线索。
目前,考古工作者尚未全面发掘鬼崽岭,因此石像的来源和制作年代仍是谜团。是否能找到舜帝墓葬的确切证据?这一切都需要在未来的考古工作中揭晓。鬼崽岭的每一座山峰、每一尊石像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期待着考古工作者的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