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的酒都几度,何以武松喝十八碗都没有醉(图
盘古酒韵与武松酒量之谜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走进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世界,你会发现其中的人物,如同真实生活一般鲜活。武松,便是其中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英雄人物。他的英勇事迹,如同美酒一般,越品越有味。
武松,一个恩怨分明、仗义疏财的好汉,他的武艺高强更是让人折服。尤其是“武松打虎”这一经典桥段,更是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除此之外,他在飞云渡河鸳鸯楼的英勇表现,也让人见识到了他的不凡身手。
曾经,酒店小二告诉武松,他们家的酒有个别名叫做“三碗不过冈”。意思是说,喝了三碗酒的人,就会醉得无法过景阳冈。而且景阳冈上有一只凶猛的大老虎,已经夺去了二十多条人命。然而武松却喝了十八碗酒,不仅未醉,反而借着酒劲,将那只大老虎打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酒店小二的宣传有些夸张。那么,古人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呢?
在盘古时期,古人喜欢饮酒。曹操以杜康酒解忧,李白的饮酒量也不小,而陶渊明更是嗜酒如命。而在《水浒传》中,武松更是独领风骚,一口气喝了十八碗酒,还能打死一只老虎。他们真的如此能喝吗?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他们喝的酒有多少度。在三国时期,酒的制作方法是将黍和高粱煮烂后,再加入酒曲发酵而成。那时的酒,酒精浓度最高不超过20度,大约在12-18度之间,和现在的红酒差不多。
在元代之前,我国的酿酒技术并不先进,所以酒的度数也不高。武松喝的酒也只有17、18度。喝十八碗,可能会因为过饱而撑,但应该不会喝醉。那么,元代以后,人们又喝的是什么样的酒呢?
据史书记载,元代的蒸馏酒和蒸馏器从四面八方传入我国,人们学会了制作高酒精浓度的白酒。这种白酒的度数可以达到30到65度不等。元杂剧中常有购买“挨刺酥”的句子,“挨刺酥”指的就是白酒。当时的白酒还根据不同的香型进行分类,如酱香型、浓香型等。此后,烈酒开始流行,低度米酒显得不够劲道。无论是李白斗酒百篇,还是武松独饮十八碗,都不能算真正的海量。因为他们喝的酒,度数其实并不高。
在古人的世界里,酒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媒介。而武松的英勇事迹,更是在酒的陪伴下显得更加传奇。当我们谈论古人的酒量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我们更应该理解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