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入宫5年未得见皇帝,当他见到王昭君时,
在古代,我朝为了与番邦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和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和亲,即将皇家的公主远嫁给番邦王子,通过联姻的方式维系双方的和平。这一传统在我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和亲背后,有着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皇帝是否真的愿意将自己的掌上明珠远嫁他乡呢?即便皇帝能够为大局割舍父女的深厚情谊,公主的母亲们又怎能舍得呢?她们必定会含泪哀求,场景令人心碎。而在历史上的和亲公主中,大多数并非皇帝的亲生女儿,而是宗室的郡主。
有一位传奇公主,她的名字叫做王昭君。这位出身平民的女子,却以和亲公主的身份远嫁匈奴。她在匈奴生活的几十年里,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睦相处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此美人,为何没有被收入后宫,而是被送到远方呢?难道汉元帝只爱江山,不爱美人吗?
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建昭元年,朝廷广招天下美人以扩充后宫。16岁的王昭君,因其知书达理、美若天仙的特质,自然被选入宫中。由于美人众多,皇帝为了节省时间,让画师为每位美人画像,根据画像选择宠幸的对象。
这一决策对于许多长相普通的美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福音。她们只需收买画师,便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王昭君却对此无动于衷。她对自己的美貌充满自信,即使画师动手脚,也不至于让她变得难看。出身平民之家的王昭君,家境贫寒,无法奉承画师。
画师曾多次暗示王昭君,但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于是,他把王昭君画得非常丑。皇帝看了画像后,自然没有选择王昭君。于是,她在宫中待了五年,未曾见过皇帝一面。
竟宁元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到汉朝面见皇帝,请求皇帝嫁给他一位公主。当这个消息传到王昭君耳里时,她决定自愿前往匈奴。皇帝得知有人自愿请缨时感到很高兴,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送别那天,皇帝按照礼仪前往相送,看到王昭君的真实面貌后,后悔不已。原来她拥有倾国倾城之容貌,与那画像中的形象截然不同。但为了江山的稳定,他不得不忍痛割爱。
得到王昭君这位绝色美人的匈奴单于呼韩邪满心欢喜。回到匈奴后,他还派人给汉朝送去了良驹骏马和金银财宝。自那时起,汉朝与匈奴和平相处了几十年。王昭君的勇气和智慧为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永远铭记在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