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基层医生不懂休克急救 要造血
在中国,基层医疗资源的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浙江省的政协委员方向明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基层医生在基本休克急救知识方面的匮乏情况令人震惊。他对两千多名基层医生进行的调研显示,有43%的医生对此一无所知,仅有6%的人表示有所了解。这一严峻现状凸显了基层医疗资源面临的巨大困境,引起了浙江省及各界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全省在2014年积极推进医疗资源的“双下沉、两提升”战略,并在同年启动了分级诊疗的试点,这一行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轻微的疾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治疗,而大医院主要接收重症和复杂病例。尽管分级诊疗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问题仍是关键所在。目前,基层医疗人才相对薄弱,建立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方向明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强调,基层医生在急救知识方面的缺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对于心力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及时的抢救至关重要。如果基层医生无法处理,病人可能会因延误而失去生命。
今年,浙江在工作报告中对去年医疗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年将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副院长裘云庆则指出,如果基层留不住人才,仅靠“双下沉”是长久不了的。必须实现“造血”,而不仅仅是“输血”。
郑树森表示,经过几年的“双下沉”支持后,一些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要想持久地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必须重视基层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明强调,除了大学和阶段性培训外,医学人才还需要有终生学习的机会。
那么如何实现“造血”呢?方向明认为应该利用高水平的互联网技术对基层医生进行互联网教育,培养他们的急救能力。真正的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不是简单的通科医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造”出的血质量更高、含氧量更足、血脂素更优质,为器官提供更好的营养成分。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更是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基层医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急救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