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中风警报!
冬季中风高发期来临,我们需要同时重视预防与识别工作。脑中风是一种极其危险且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居高不下,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遭遇这一健康危机,尤其是中老年人。
随着季节的变化,中风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冬季是中风的高发期,这与寒冷的气候密切相关。我国神经流行病学的研究对比了哈尔滨市和广州市的数据,发现在寒冷期长的哈尔滨市,脑中风的发病率约为广州的两倍。这是因为寒冷刺激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而中老年人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弱,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容易诱发脑中风。
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是由于血管被小凝块堵住或变窄,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大脑造成的损伤。
中风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五大类: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高血脂、肥胖症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生活习惯不良,如酗酒、吸烟、脾气暴躁的人。其中,高血压患者是中风的最危险群体,70%的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除了高血压,中风还有一些危险信号需要我们注意。突然的不明原因头痛、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或理解困难、视力问题以及行走不稳等都是中风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除了重视中风的识别与救治,预防同样重要。余主任强调,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需要有二级预防的意识。中风的复发率很高,尤其是对于曾经患过中风的病人,再次发作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中医的保健方法,如八段锦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解情志的保健体操,对于预防中风的再次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风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即病治病,未病先防”,降低中风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在这个冬季,让我们共同关注中风预防与识别,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