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全身性冷伤,又称凉僵或冻结性冷伤,是一种在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后,因体内热量大量丧失导致全身新陈代谢降低的严重状况。当体温急剧下降时,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在心跳骤停时,低温却能对脑和其他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在没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迅速降温,可以降低氧耗和代谢,甚至在心跳骤停和器官缺血之前为复苏提供可能。
虽然这种病症较为罕见,但它却是一种重大但可避免的疾病。意外低温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气温骤降、暴风雪袭击、海上或高空失事等。对于某些特定职业,如高山雪地作业的勘探队员、飞行员、员以及在海洋上遭遇暴风雪的海员和渔民等,也存在发生意外的风险。在寒区野外迷路、疲劳、酗酒或精神不正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人体冻僵。
低温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机能代偿和机能衰竭。在机能代偿阶段,人体会增强代谢、增加产热并出现寒战等症状以维持体温。但如果继续受冻,便会进入衰竭期,各个系统都会逐渐出现严重的机能障碍。
对于低温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防止进一步散热、复温以及谨慎转运。当核心体温低于34℃时,必须进行复温。一般复温可以使用毛毯或温暖房间,但对于严重低温患者,还需要使用热辐射、热空气、热水等积极复温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缺乏关于各种复温方法效果的随机临床对照实验报道。
在寒冷的天气里,低温患者的状况愈发危险。随着体温的降低,患者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受到影响,脉率减缓、呼吸变浅。这时,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低温患者,首先要进行呼吸与循环的评估。在确认无呼吸或存在无脉性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复苏呼吸和胸外按压。在开始基础生命支持之前,应先去除患者的冷湿衣物,并使用加温加湿氧气面罩通气以防止热量进一步散失。
对于严重低温患者(体温低于30℃),现场急救面临的挑战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快开始使用加温加湿氧、加热后的液体进行复温。使用鼓膜温度传感器或直肠探头测定核心体温是必要的,但测体温不应延误转运患者。
在转运过程中,为了防止室颤和低血压的加重,应平稳搬动患者并避免过度活动。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仍需关注气道、呼吸和循环,但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长时间处在低温条件下的患者,即使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也不能轻易确认死亡,只有在核心体温接近正常后仍然对心肺复苏无反应时,才考虑其死亡。
在低温环境下,ACLS的应用也需要特别注意。除了关注氧合和通气的评估和支持、循环的评估和支持外,保暖和防止热量散失也是关键。对于严重低温患者,除了气管插管等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体外一般或积极复温技术。在医院内治疗时,应迅速恢复核心体温,方法包括使用加温加湿氧、从中心静脉输入特定温度的液体等。对于除颤和心动过缓的处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低温患者的急救与复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低温患者的急救与复苏知识,为应对此类紧急情况提供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