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扭伤了,要不要马上热敷?
在现实生活中,脚踝扭伤是常有的事情。当遭遇这种不幸时,耳边常常会响起四处活动并热敷的建议。这样的做法实则不妥,可能会让扭伤雪上加霜。那么,面对扭伤,我们究竟能否马上热敷呢?
对于热敷,它固然能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但关键在于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在扭伤初期,虽然表面上看似没有出血,但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其实已经受损并开始出血。如果急于热敷,只会促进血液流通,导致出血增多,加重伤势。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立即进行冰敷。通过冰敷,我们可以收缩毛细血管、抑制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尽快止血、减轻肿胀的目的。冰敷还能通过降低皮肤温度,减缓疼痛神经的传导速度,起到局部的效果。扭伤后的早期,我们应该选择冰敷而非热敷。
那么,扭伤后具体应该怎么办呢?
1. 观察情况,尽快冰敷:扭伤后,首先要停下所有活动,观察脚踝受伤的情况。如果扭伤不严重,可以进行冷敷来收缩血管、控制伤势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冰块时,不能直接接触患处,应该用毛巾包裹或放在冰袋里,每次敷20分钟或更少。
2. 间歇性热敷:经过一天的冰敷后,扭伤处可能出现紫色血块。可以用热毛巾热敷,或将盐加入热水中热敷,这样既能消毒杀菌,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散淤血。
3. 正确的按摩:在扭伤的初始阶段,可以在血肿处使用按摩法。热敷24小时后,可以使用按揉法,配合药酒擦拭肿胀区域。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适量活动:在扭伤恢复期间,适度活动关节是非常重要的。过度休养反而可能导致恢复不佳。当患处不再肿胀时,可以进行一些缓和的踝关节运动。随着关节活动的恢复,可以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避免反复扭伤。
5. 合理用药:在扭伤的初期,不建议使用活血药物。24小时后,可以选用活血止痛的药物涂抹患处。当肿胀消退后,就不需要内服或外用药物了。
面对扭伤,我们要冷静处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