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有点苦是怎么回事 发酵时间过长
酒酿的味道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有时甜如蜜,有时略带微酸,但偶尔也会遇到些许苦味的酒酿,让人不禁好奇这背后的原因。究竟酒酿为什么会带有苦味呢?这样的酒酿是否还能食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在酿造过程中,淀粉经过糖化酶的作用转化为糖,随后糖被酵母菌转化成乙醇,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酒。这个过程中,发酵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酒酿的口感。在发酵的初期,以糖化为主,酵母在繁殖并产生少量的乙醇,此时的酒酿带有一定的甜味。随着发酵的进行,当进入第三天时,酵母的繁殖变得旺盛,大量的糖被消耗掉,并产生大量的乙醇。这时,酒酿的甜酸味会逐渐转变为酸苦味。当发酵进行到第五至七天时,酒精发酵结束,淀粉和糖基本被消耗殆尽,酒酿的甜味消失,苦味便突显出来。这是正常现象,偶尔品尝到的苦味是酿酒过程中的自然变化。
如果你遇到略带苦味的酒酿,不必过于担心,直接饮用即可。如果你实在无法接受这种苦味,可以选择加入一些白糖水进行调味。
那么如何保存酒酿呢?这里有两个简单的方法。在一个未煮的米酒上放置一个鲜鸡蛋,两小时内,蛋壳的颜色开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蛋壳颜色逐渐变深,这样,米酒的保鲜时间可以延长2.5倍。而且,使用完米酒之后,鸡蛋仍然可以食用。另一种方法是将米酒连同容器一起放入开水中煮10分钟,以此来延长米酒的保鲜时间。
至于苦味的酒酿是否能吃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按照推荐的酒曲配比进行酿造,出现的苦味主要是由于发酵时间过长。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24至36小时的发酵时间即可。如果气温较低,发酵时间可能需要三天左右。过长的发酵时间或温度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酒酿变苦甚至变酸。但这并不影响其食用价值。
成功的酒酿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酒香浓郁,汁液清澈甜如蜜;饭粒熟透但不夹生,呈现空心状态,吃起来有少许渣的感觉;饭粒分明但整体保持抱团状态,不易松散。这样的酒酿是酿酒技艺的杰作,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