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要提高急救意识
在遭受严重外伤的打击后,体温过低的风险逐渐升高。想象一下,当一个人被迫固定不动,身着湿冷的衣物,或是躺在寒风中的冰冷物体上,体温过低的威胁就像一把隐形的剑,悬于头顶。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生理危机。
体温过低是对身体所有生理功能的挑战,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到神经传导、精神敏锐性、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代谢率等无一幸免。甚至在幼儿时期,当孩子们全身浸泡在接近结冰的水中时,虽然低温对低氧状态下的大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核心体温的持续下降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冷漠嗜睡、手脚笨拙、精神错乱等症状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减缓甚至停止,这时的情况已经变得十分危急。
在治疗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防止进一步的散热。评估病情时,即使病人看似已经失去生命迹象,也不能轻易做出决定,是否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慎重的考虑。如果病人能够迅速抵达医院,那么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程序并持续进行。如果距离权威性医疗单位数小时之遥,关于是否进行心肺复苏的决策则存在争议。长时间的循环缺乏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脑损害,即使是在深低温的情况下。在转运途中,必须小心护理病人,避免任何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纤维震颤的刺激。失去知觉的体温过低的病人无法自行产生足够的热量,因此需要通过体外和体内的特殊技术为他们保暖。
在医院内部,应立即采集血液进行血气和电解质分析,无需先纠正血液温度。如果心脏复苏有必要且能维持,那么病人应立即被浸入含有适宜温度的温水的大浴盆中,以迅速恢复体温。即使在冰水内浸泡长达一小时或更久的病人,也有可能成功复温而不留下永久性脑损害。甚至在核心体温降至较低温度的病人中,也有不少成功恢复的例子。在宣布病人死亡之前,必须百分之百确认他们已经完全失去生命迹象。儿童的恢复相对较为常见,而成人的恢复则较为罕见。在复温过程中,医疗人员必须特别小心,因为血液的pH值、钾和钠可能会迅速发生变化,需要密切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与珍视的瑰宝。面对体温过低的危机,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其症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也要明白,在生命面前,时间就是一切。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为生命的复苏赢得每一秒的时间,因为生命的奇迹往往就在那一瞬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