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 经济“细胞”修复速度超预期
标题:新生经济细胞:企业设立数量突破记录,展现经济韧性新篇章
金秋九月,经济细胞正在经历一场生机勃勃的修复。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达到惊人的6.7万户,日均净增数量更是高达3.9万户。其中,企业日均新设数量突破2.2万户,同比增加了高达21%。这一数据不仅超越了疫情前的水平,更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
在经济大潮中,商家如同涅槃的凤凰再度展翅飞翔。记者观察到,这些新设企业数量的增加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底层修复的有力证明。这些企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它们的繁衍生息代表着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尽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中国经济的细胞却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市场主体恢复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数字经济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胡麒牧也表示,我国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生根,市场主体回暖的速度超过了预期。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发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各类社会保险费减免和缓缴的金额累计超过万亿元,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技术产业企业增长显著,特别是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新设市场主体的类型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这反映出我国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效果显著。这些个体工商户大多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它们的复苏不仅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也为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也愈发凸显。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的兴起为农户打开了通往消费终端的大门,推动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设企业的数量和结构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政策的持续落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场变革不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新的动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