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自刎而死 他的尸体为何遭到疯抢
早在革命烽火初燃之际,刘邦便汇聚了一众文臣武将,一路西进灭秦,树立“汉王”的威名。随后东征克敌,最终得以君临天下。一统江山后,刘邦信守承诺,大规模地封赏有功之臣。据史书记载,当时共封了145位列侯,规模空前,前所未有。
在这些荣耀的王侯之中,有一部分人出自丰沛之地,如等人物,他们是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封侯拜相乃是情理之中。还有一些如等人,来自丰沛周边的萧、砀等地,他们早已跟随刘邦征战天下,同样是开国元勋。还有一些名字似乎并不为人所熟知,似乎并未立下赫赫战功,却也跻身封侯之列,令人费解。
今天要讲的便是这样五位人物: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
这五人本是刘邦军中的中下层军官,并无显赫的军功,按常理说并无资格跻身侯爵之位。这五人却因一项特殊的“战利品”而军功骤升,因此得以封侯。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战败,走投无路之下自刎而死。这五位勇士,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等,在争夺项羽遗体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他们各抢得项羽身体的一部分:王翳砍下了项羽的头颅,吕胜获得左臂,杨喜取得左腿,杨武得到右腿,而吕马童则得到了一些残骨碎块。众人争夺项羽的遗体并非出于泄愤或侮辱,而是因为刘邦曾颁布悬赏令:只要能取得项羽的尸首,便可封为万户侯,并可获得丰厚的奖金。在这重赏之下,众士兵无不奋勇争先,王翳等人无疑是其中最幸运的。
刘邦信守承诺,后来分别册封王翳为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杨喜为赤泉侯、吕马童为中水侯。他们五人位列汉初百位功臣之列。
回首历史长河,通过悬赏令改变命运的并非仅有王翳等人。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士兵通过斩获敌人头颅就能获得爵位、仆人和田宅。随着斩获敌人头颅数量的增加,荣誉和财富也会相应增长。这种斩获敌人头颅的方式可视为悬赏令的一种形式,虽然那时的对象并不明确。但对士兵而言,悬赏令是他们从卑微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王翳等人通过取得项羽的残肢成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对刘邦而言,对这五人进行封侯不仅是对其勇猛的认可,更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这五位勇士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一个小小的悬赏令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他们的经历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命运如何与国家大事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