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三次民间觉醒分别是什么时候
自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中华之最大克星。晚清时期,中国在与日本的对抗中屡屡受挫,再也不敢以“天朝大国”自居,甚至将昔日的对手日本视为“友邦”。中日关系在历史变迁中逐渐缓和,但日本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却愈发重要。在北洋军时代,日本主宰皖系段祺瑞部,中日关系呈现“日主中从”的局面。
袁术只因关羽、张飞身份低微,便心生排斥之心,将人才视为平庸。这种轻视人才的行为,无疑是最不明智的浪费。与此相反,曹操却以唯才是举的态度对待关羽等人,不仅亲切安抚,更亲自温酒为他们敬酒。这种姿态并非刻意作秀,而是真心欣赏人才的体现。尽管曹操被称为奸雄,但在吸引人才方面,他的确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与曹操和孙坚不同,其他十六路诸侯在人才战略上大都与袁氏兄弟相类似,他们有的有眼无珠,有的前恭后倨。他们的土崩瓦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句英文谚语“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对于两千年前的诸葛亮、陆逊、郭嘉等人物来说,必然深有感触。他们这些顶尖人才被刘备、孙权、曹操以唯才是举的原则纳入麾下。如果他们投效其他诸侯,又怎能成就后来的辉煌?
三国君主对待人才时表现出的姿态,是值得我们效仿的人才战略。刘备、孙权、曹操善待人才是为了夺取天下,他们真诚地渴求贤才,毫无虚伪。在十八路诸侯中,人才战略对于每一路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奇怪的是,一些声名显赫的诸侯似乎并不重视招揽人才,仿佛他们的人才已经足够。
为何声名显赫的诸侯却不积极招纳人才呢?以袁绍和袁术这两个十八路诸侯的领军人物为例,他们身边已有众多猛士和谋士。虽然袁绍帐下的田丰、沮绶、许攸都不是泛泛之辈,但他们各自心怀鬼胎,存在各种裙带关系,这让他们为何要再招贤纳士呢?对于大局的发展,他们更关注个人的小算盘。“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更要问的是,那些认定宝贝是垃圾的地方是否意识到自身的错误?那样的地方真的能让宝贝发光吗?一个无法容纳人才的地方,又有谁会对其未来抱有信心呢?
跨越千年的历史实例告诉我们,只有唯才是举的人才能在世界上崭露头角。无论是古代的三国时期还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这一真理都反复被证明。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他们永远不会被埋没,因为他们会在正确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光芒。而对于那些善于发现和珍惜人才的地方来说,它们的未来也将充满无限的可能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