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奇闻异事 2025-07-27 05:57www.xiang120.cn溺水急救方法

我国古老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已走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清明节初始是一个富含农事意义的节气,标志着春耕春种的开始,有农谚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临近,两者逐渐融合。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因此寒食便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不动烟火,只享冷食。

关于寒食节,有一个引人深思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后,其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灾难流亡国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历经磨难,身边的大臣纷纷离去,但仍有少数忠诚的追随者,其中就包括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得昏厥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毅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用火烤熟后给重耳食用。十九年后,重耳成为晋文公,开始封赏忠臣,却忘记了介子推。有人提醒晋文公后,他深感愧疚,亲自请介子推出山受赏。但介子推却背着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派人寻找未果,便下令烧山,希望介子推能从火中走出。但大火过后,介子推母子抱着烧焦的柳树死去。

晋文公悲痛欲绝,安葬了介子推,并发现树洞中有介子推留下的衣襟,上面题有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这首诗藏在袖中,将介子推和他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为纪念介子推,他改绵山为“介山”,设立祠堂,并将放火烧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人们禁止烟火,只吃寒食。同时为了纪念介子推的精神品质设立清明节这一天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忠诚品质的尊敬之情。。在祭奠的同时人们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的形状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呼唤他的灵魂这东西被称为之推燕 。之后寒食和清明成为了全国百姓的重要节日 。在寒食节期间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人们主要食用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而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到清明节人们会将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或将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忠诚品质的敬仰之情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清明节不仅是纪念祖先的日子也是人们表达对忠诚品质敬仰之情的重要时刻 。更多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和习俗请关注频道了解 。

上一篇:火星计划:人类漫长的火星移民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5-2025 www.xiang120.cn 急救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急救知识,急救措施,湖南急救网,急救包,溺水急救,触电急救方法,世界急救日,海姆立克急救法